“晨鐘暮鼓閑看云,心若安處即故鄉”,故鄉是一輩子的心安處,差一年,差一個月,差一天都不叫一輩子。

經過萬松里種草人上山下鄉的追尋,發現萬松里有一個新晉打卡點——大覺山壩壩茶。正好應證了“人的一生,要走多少路,才能確定前行的方向,在路上遇到多少人,才能知道與誰同行”,今天應該與它同行。
品禪茶余味獲“一身”清閑。壩壩茶由來極具川西風格,素有“忙完事情即喝茶”的一份悠閑,這里沒有熙熙攘攘的商業街,只有七八十年代的古樸風味,鐫刻歲月痕跡的磨盤上,蓋碗排開,沸水沖下,裊裊茶香起。
茶,不在名貴,而在生長于野,安于世間。好時光都在生活里,泉水沖泡更顯野茶風味,這里的場景恰與周作人的“喝茶當于瓦屋紙墻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撞個滿懷。
尼采在《看哪這人•我為什么這樣智慧》中曾言:“成為一個閉門不出的人,是對思想犯下的滔天罪行”,走走,看看,聽聽這廟宇鐘聲,無法抗拒的放下身心的疲憊,暝望睡佛,壯觀填滿心房,廟宇星辰自帶柔光,心、意、靈完全專注在原始之初。
觀浩浩長江尋鄉愁記憶。“身在異鄉,心向星光,眼里有詩,自在遠方”。不變的是我們對家對根的堅守,變的是對新事物的包容,長江明智的在這里轉彎,在變與不變中融合,讓我們對故鄉的匠人記憶更加深刻,坐在椅子上,石磨旁,翻著蓋碗茶,共享一片綠蔭,左邊是疊疊石器,右邊是彎彎長江。
啟明星乍現時,這里是“晨鐘暮鼓心在安處”;長庚星窺視時,這里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盡享“進則天下,退則田園”的恢弘與淡然。暖陽下,似有倦意,欣然打盹,廟宇鐘聲響,泉水匯茶時,渾身顯通泰,吹著江風喝著茶,團團圍坐壩壩茶,擺個龍門陣,談談心中話,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