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材料在線|
發表時間:2022-09-21
點擊:130394
新材料在線?
《大國之材》原創文章
轉載請聯系微信:EILIG2014
圖片:受訪人提供、圖蟲創意
1月17日,天奈科技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9年1-12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15億,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4,769.75萬元左右,同比增加71%左右。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因補貼退坡遭遇拐點深度下滑、鋰電行業遭受重挫之際,天奈科技的這份財報無疑讓對其觀望已久的市場堅定了一份信心。
一直以來,我國動力鋰電池用導電劑一直依賴于進口。憑借著新型導電劑產品——碳納米管,天奈科技走上了挑戰傳統導電劑企業之路,不僅打破了國外企業對傳統導電劑的壟斷,還吹響了進軍全球的“反攻”號角。
01
豪華團隊開啟碳納米管量產之旅
翻開江蘇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書,不由被其豪華的團隊所震撼。
以董事長鄭濤為首的高學歷創業團隊,大多為技術人員出身,擁有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和海內外鋰電池相關工作經歷,綜合素質較高。
鄭濤長得很儒雅,但身上有一種沉穩霸氣的氣質。這個霸氣不是寫在臉上,而是他內心深處的一種力量,與長期的積累和努力有關。
物理學博士后畢業后,鄭濤曾任職于威力克能源、Telcordia/Bellcore、A123 System等知名企業。事實上,在讀博期間,鄭濤的研究方向就是鋰電池相關材料。1995年,他曾在《科學》雜志上發表《鋰在碳材料中的穿插機制》的論文。
在貝爾通信研究所工作期間,他所在的部門恰好正是鋰電組。而后進入美國知名磷酸鐵鋰企業A123 Systems,在研究鋰電應用過程中,鄭濤所在的團隊就曾嘗試過用碳納米管作為導電材料。
豐富的鋰電產業履歷,為天奈科技后面的成功提供了深厚的土壤。而與清華大學的魏飛教授團隊合作將碳納米管產業化并用于鋰電池領域,“產業資源+高校技術”的合作模式,更是讓天奈科技走上發展快車道。
在碳納米管等新型導電劑出現前,炭黑類、導電石墨類和VGCF等傳統導電劑在鋰電池中已應用多年,技術成熟。但市場上主流的傳統導電劑如SP、乙炔黑、科琴黑、KS等主要來自美國卡博特、瑞士特密高、日本獅王、日本電氣化學等企業,中國在鋰電池導電劑方面長期處于依賴進口的狀態。
回國創業,打破外企對傳統鋰電池導電劑的壟斷,一直是鄭濤的夢想。而鄭濤顯然更具野心,他想生產一種新型導電劑,讓中國的品牌實現彎道超車。因此,他盯上了碳納米管。
作為納米級基礎材料,碳納米管自被發現以來,憑借其優良的性能已成為化學及材料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但受制于連續化宏量制備的難題,碳納米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被有效商業化推廣。
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基于納米聚團流化原理的高純度碳納米管批量制備基礎研究”,從理論層面提供了碳納米管連續化宏量制備的相關方法,并于2006年1月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這與鄭濤的設想不謀而合。
2007年,鄭濤團隊與魏飛教授正式合作,取得上述相關發明專利的獨占許可使用權。歷經近5年時間的研究,鄭濤團隊終于開發并掌握了納米聚團流化床宏量制備碳納米管的產業化技術,徹底解決了碳納米管連續化宏量制備生產的世界性難題。
2011年,江蘇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自此開啟碳納米管的量產之旅。
02
高技術壁壘,8年成中國碳納米管龍頭
據高工產研數據,近年來,碳納米管作為新型導電劑在鋰電池導電劑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2018年天奈科技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31.8%,相比于2014年提升逾兩倍,未來也依舊呈上升趨勢。
這個樂觀行情源于碳納米管產品的優越性能。
碳納米管為管狀的納米級石墨晶體,是單層或多層的石墨烯層圍繞中心軸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無縫納米級管狀結構。相較于傳統導電劑而言,碳納米管具備更好的導電性能。
在同等導電效果下,碳納米管導電劑的用量僅為傳統導電劑的1/6至1/2,大大提高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此外,碳納米管可以使鋰電池循環過程中保持良好的電子和離子傳導,從而大幅提升鋰電池的循環壽命。
天奈科技作為最早通過導電漿料將碳納米管導入鋰電池的企業之一,近年來一直致力于碳納米管導電劑在鋰電池應用的推廣。
“在研發和推廣過程中,我們主要是解決成本問題、碳納米管的分散問題、下游應用問題這三大問題?!编崫硎?,碳納米管的優勢顯而易見,但只有實現降成本、量產,才能真正進入鋰電池市場。
眾所周知,決定產品性能(導電性)的關鍵因素是碳納米管的長徑比與碳純度。碳純度越高,碳納米管管徑越細,長度越長,導電性能越好。
鄭濤表示,天奈科技第二代碳納米管產品的相關性能已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第三代產品在第二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升了碳納米管的長徑比,并提升了其導電性能,且在升級換代中,天奈科技掌握了更多的自主研發技術,逐漸擺脫對高校技術授權的依賴。
在碳納米管作為導電劑應用于鋰電池推廣初期,材料企業一般是將碳納米管以粉體的形式直接供給鋰電池廠商試用,但導電效果并不理想。鄭濤解釋道,這種形式的碳納米管在鋰電池電極材料中沒有實現有效分散,處于聚團狀態的碳納米管大大降低了其導電性能。
為解決碳納米管的分散問題,天奈科技研發人員進行了大量研發實驗,使用了包括高速分散機、膠體磨、均質機、超聲設備等多種分散設備,最終成功遴選出合適的分散劑、分散方法和設備,將碳納米管通過漿料形式導入鋰電池,從而實現產業化生產。
“碳納米管得以快速規?;a和迅速打開市場,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编崫锌?。一支優秀的研發團隊、好的產品,再遇上中國鋰電行業飛躍發展,從2014年開始,天奈科技開始高速發展。
據天奈科技招股說明書公開數據顯示,天奈科技已連續3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2016年至2017年更是實現了從1.3億元到3億元,超2倍多的營收增長。2019年1-9月天奈科技營收3億元,同比增長27.6%。全年營收超過2018年的3.28億元指日可待。
盡管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受到補貼退坡以及車市“寒冬”的雙重影響,連續5個月表現低迷,但從其公開財報的下半年營收數據來看,天奈科技并未受到影響。且碳納米管在新能源汽車鋰動力電池的市場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鄭濤表示,天奈科技目前擁有比亞迪、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力神、欣旺達等一批優質客戶,公司也一步步邁向國內碳納米管導電劑市場的龍頭之位。
2019年9月25日,天奈科技登陸科創板,開始了在資本市場的新征程。
03
反攻海外,做全球新型導電劑的潮流引導者
坐穩國內碳納米管導電劑市場的龍頭交椅后,鄭濤并沒停止開拓的步伐。開辟“新戰場”是他的下一個目標。
“我們的發展戰略從三個層面去推進,從鋰電本身來說,從正極到負極;從行業來說,從鋰電到導電塑料市場發展;從地域來講,從國內到國外拓展?!编崫龑τ谔炷慰萍嫉陌l展路徑,清晰且堅定。
除了在鋰電池領域繼續鞏固優勢,天奈科技也在積極布局碳納米管產品在其他領域的應用,碳納米管導電母粒產品在碳系填充型導電塑料領域的應用就是其中之一。
鄭濤表示,天奈科技已和SABIC、Total、Clariant和Polyone等知名國際化工企業展開合作,其研發的碳納米管導電母粒已實現量產及小量供貨,特別是與SABIC公司的合作意向已經進入實質性供貨報價階段,未來有望大規模應用于導電塑料領域。
據中國市場調查研究中心數據統計,2018年全球導電塑料市場產量突破24萬噸,同比增長9.3%。受下游市場帶動,2018年全球碳納米管導電母粒產量突破3萬噸,同比增長7.4%,產值突破40億元。如果天奈科技能夠作為供應商“突破”導電塑料領域,這將成為天奈科技新的業務增長點。
而在芯片制造領域,碳納米管同樣大可作為。
美國Nantero公司已成功研發出一種基于碳納米管進行信息存儲的新型非易失性納米存儲器(NRAM)。2017年9月,天奈科技與Nantero公司開始展開合作,其高純碳納米管產品已經開始送樣測試。
除開發新領域外,開拓現有產品的海外市場也可成為天奈科技的業務增長點。
當前,動力鋰電池用碳納米管導電漿料的主要需求來自國內市場,而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是全球的共識。
前不久,挪威、芬蘭、德國、英國、法國分別宣布在2025年至2040年期間開始全面禁售燃油車。隨著世界各國積極制定傳統燃油車時間表,海外動力鋰電池用碳納米管漿料市場有望伴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而水漲船高。
作為已實現大規模生產且得到市場驗證的天奈科技碳納米管導電管漿料,有機會實現國產前沿新材料產品向海外的“反向輸出”。
從這個意義上說,擁有新型材料碳納米管的天奈科技,將有望改變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傳統導電劑的格局,引領全球導電劑“潮流”。
【個人介紹】
鄭濤,2011年1月至今就職于天奈科技,擔任董事長、總經理。2017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鄭濤先生江蘇省制造突出貢獻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企業介紹】
公司主要從事納米級碳材料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是一家具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產品包括碳納米管粉體、碳納米管導電漿料、石墨烯復合導電漿料、碳納米管導電母粒等。目前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碳納米管生產企業,在碳納米管及其相關復合材料領域處于全球領先水平。此外,公司是碳納米管導電漿料等兩項國內行業標準的起草單位,同時天奈科技作為中國代表主導制定的碳納米管導電漿料國際標準(ISO/TS 19808)也即將公示。
【產品介紹】
碳納米管粉體
碳納米管導電漿料,在鋰電池領域,碳納米管憑借其優越的導電性能,作為一種新型導電劑被鋰電池生產企業所廣泛使用,用來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及改善循環壽命。
[聲明]本文版權歸本網站所有,轉載請聯系本網客服微信號:suxueer0823。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擔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內容僅讀者學習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本網尊重知識產權,因整理資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開第三方的數據、圖片等內容,其所屬的知識產權歸屬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內容均在文中標注了原文出處、原作者。若版權所有者認為本文涉嫌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方(聯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時處理。
本網力求數據嚴謹準確,但因受時間及人力限制,文中內容難免有所紕漏。如有重大失誤失實,敬請讀者不吝賜教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