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塑化|
發表時間:2022-10-18
點擊:3469
10月10日,我國首個萬噸級48k大絲束碳纖維工程第一條國產線在中國石化上海石化公司碳纖維產業基地投料開車,并生產出合格產品。測試結果顯示,產品性能可媲美國外同級別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大絲束碳纖維生產在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數年后,關鍵裝備也實現國產,真正實現了自主可控。
“針對大絲束特點自行設計制造國產化生產線,中國石化樹立了我國碳纖維建設史上的里程碑?!鄙虾J笨偨浝睃S翔宇表示,為了讓大絲束碳纖維真正擁有“中國技術”,上海石化從裝備到工藝,為大絲束量身定制了專用生產線。
如根據大絲束的要求自行設計氧化爐、碳化爐,不僅成功掌握了控制溫度場的關鍵核心技術,而且配置了節能型設計,可實現能源綜合利用,這在國內外裝備領域絕無僅有。
據介紹,上海石化萬噸級48k大絲束碳纖維工程,采用中國石化自主開發的聚丙烯腈(PAN)基大絲束原絲、碳纖維技術,分兩個階段實施,計劃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產,屆時可達到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大絲束碳纖維產能。該條48k大絲束碳纖維國產線今年8月16日建成中交,可實現規?;?、高品質生產。
業界通常將每束碳纖維數量大于4.8萬根(簡稱48k)的稱為大絲束碳纖維。我國在小絲束碳纖維(每束碳纖維根數是1000~1.2萬)領域已有突破,但小絲束碳纖維成本高,影響了下游企業應用的積極性。大絲束碳纖維在相同的生產條件下單線產能大幅提高,并可實現低成本生產,從而打破碳纖維高昂價格帶來的應用局限。
然而,碳纖維技術有著森嚴的技術壁壘。中國石化組織上海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國內知名設備制造企業等,聯合北京化工大學、復旦大學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走出了一條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之路。
于2018年成功試制出48k大絲束碳纖維,并貫通工藝全流程,成為國內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絲束碳纖維生產技術的企業。所生產的大絲束碳纖維含碳量在95%以上,力學性能優異,比重不到鋼的1/4,強度是鋼的7~9倍,且具有耐腐蝕的特性,可廣泛應用于風能、太陽能、高鐵動車、飛機部件等多個領域。
此外,中國石化既是大絲束碳纖維的研發和生產企業,也是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發和應用企業。截至目前,中國石化已擁有碳纖維相關專利251項、碳纖維復合材料專利46項,專利數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三。
中國石化表示,將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產業布局,深化機制體制創新,推廣應用場景?!笆奈濉蹦?,中國石化將在多種工藝流程實現通用級、大絲束、小絲束、高性能等種類碳纖維產品的全面突破,進行總體布局,滿足國家各個領域的需求。
封面圖來源于圖蟲創意
“本文由新材料在線?平臺入駐媒體號環球塑化提供,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網站及新材料在線?立場,本站不對文章內容真實性、準確性等負責,尤其不對文中產品有關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擔保。本站提醒讀者,文章僅供學習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